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鄄城县  > 正文

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:喜迁新家园,收获“幸福果”

作者: 艳粉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1-06-04 10:18

新建成的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
黄桃成为六合社区居民的“幸福果”
家门口打工成为居民增收的新途径
新社区里幼儿园等设施配套齐全
滩区居民搬进了漂亮宽敞的新房

□记者 艳粉

树木茂盛,芳草碧绿,笑声阵阵……6月1日,牡丹晚报全媒体“走百村·看振兴”记者来到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时,只见一排排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映入眼帘,俨然一幅美丽的画卷。出行难、上学难、就医难、安居难、娶亲难……这是被困于黄河滩区百姓心中共同的痛。如今,村民搬出生活多年的“水窝子”,住进“新社区”,开启了致富新生活。

黄桃结出“幸福果”,村民收入翻番

说起搬进新社区的好处,鄄城县特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陈伯光打开了话匣子。

原来,陈伯光是一个能折腾的人,为了能发家致富,他在外打过工、跑过运输、搞过养殖,但一直没能富起来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得知种植葡萄收益不错,便于2009年流转了30亩土地栽种葡萄。经过精细管理,葡萄丰收时正好赶上行情好,赚了不少钱。

陈伯光在外考察发现,黄桃因管理粗放比葡萄需要的人工少,便继续流转土地种植黄桃。“从刚开始种植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1000多亩,得益于好的政策。”陈伯光说,这些年来,他带动村民一起种植黄桃。2011年9月,成立了鄄城县特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,注册资金800万元,社员104人。“尽管黄桃的收益不错,但因原来道路窄,收购商的车无法开到田间地头,他们只能用三轮车将黄桃一车车倒出去。”陈伯光说,这样做不但重复劳动需要支付工人双倍工资,关键是还耽误事,集中收获时根本忙不过来。现在好了,随着六合社区村台的建设,周边道路加宽,修到了田间地头,还打好了机井,架好了电线,生产更加方便了。

陈伯光告诉记者,如今村民依靠种植黄桃收入比原来高出好几倍。他算了一笔账:丰产期的桃树,每年每亩地产量3500公斤至4500公斤不等,按照平均2元/公斤的价格计算,每亩每年毛收入1万元左右,除去土地承包金、工人工资、肥料等成本,纯收入3000元左右。

“每年黄桃收获期,徐州、临沂、焦作、连云港、大连以及菏泽周边很多客商都来收购,比订单式销售都要可靠。”陈伯光说,现在部分村民跟着他一起栽种黄桃,还有一部分留守劳动力帮助管理桃园。合作社平时雇了40余名人员,每人每天工资五六十元。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黄桃采摘期用工300-500人,一人一天能挣150元至200元不等。“现在,部分村民进行了土地流转,村民每年不仅有土地租金,还能进果园干活,挣两份工资,这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。”陈伯光说。

特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桃种植面积如今已超3000亩,除了黄桃外,合作社还种植了苹果、葡萄、中草药等物种。陈伯光介绍,下一步,合作社将引进著名的南非黄桃新品种,形成产业,做大做强,打造观光旅游、采摘于一体黄桃小镇。

搬出“水窝子”,住进“新社区”

“三年攒钱、三年垫台、三年建房、三年还账”,这是以前很多黄河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。“原来很多村民把全部积蓄花在修房上,村台是越垫越高,日子却越过越穷。”六合社区居民陈景才谈起滩区生活的艰难,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:出行难、上学难、就医难、安居难、娶亲难……

对于新居,陈景才说不出的满意,房屋干净明亮,卧室、客厅、厨房、卫生间样样俱全,家家还有个小院,不比城里的房子差。“居住环境好了,街道干净整洁,学校、超市就在家门口,村里安装了路灯,晚上广场上成为我们运动、遛弯的好地方。”陈景才说,早晨有卖早点的,晚上有夜市,生活必需品不出村就能买全。

六合社区规划建设时,小学、幼儿园、商业、创业车间、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工程建设同步推进。“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,不用接送,我在这里干活,冬天不冷,夏天不热,增加了家庭收入还能照顾家庭。”正在鄄城县永铭地毯有限公司织地毯的周建梅说起如今的生活、工作环境,别提有多满意了。

六合社区正式投入使用后,2000多户滩区群众相继搬迁入住,喜事接连不断,村台热闹非凡。周边相继建成的中药材、果品等种植示范基地夯实了滩区的产业基础,社区中心的就业车间则吸引了藤编、发制品、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,为300多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。

一件件扶贫实事,一桩桩惠民好事,一幅幅脱贫美景,一张张幸福笑脸,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黄河滩区的喜人变化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